心血管健檢該做哪些項目呢? ( 下集)

Health Column
發佈日期:2024/07/29

心血管健檢該做哪些項目呢? (下集)

前一篇介紹了動脈硬化到心肌梗塞的進程,我們知道有許多冠狀動脈的斑塊其實已經悄悄的愈變愈嚴重,但是卻沒有任何症狀。而造成急性心肌梗塞的元兇,偏偏又常常是這些無聲無息的斑塊。如果能夠早一點發現這些有風險的斑塊,應該就可以預防心肌梗塞的發生

冠狀動脈的電腦斷層檢查就是為了這個目的。


冠狀動脈電腦斷層

冠狀動脈的電腦斷層,又分為不需要使用顯影劑的「冠狀動脈鈣化指數」,以及需要施打顯影劑的「冠狀動脈電腦斷層血管攝影」。這兩項都是直接檢查冠狀動脈,針對心肌梗塞的預防可以說是相關性最高的檢查。

https://lh7-us.googleusercontent.com/5n2F8ZzCRq6wnYK_HqQbvBGAGPZokj3dUSMWBnWvqB6Y1FAMTl9aNCsrAwANh_B1jU6PDdIZGaTlWqa68bX56Qb1Dw88yrOETmomQw8BOOv9mp7xnzwFAOjeDy4Ka9owS9QoK85LlJEneOsAMNgrlU8

冠狀動脈鈣化指數 動脈硬化斑塊在形成的過程中,會逐漸出現鈣化的現象(D和圖E),所以冠狀動脈的鈣化程度,和血管中斑塊的大小和嚴重度是有高度相關的。簡單地說,鈣化指數愈高,代表斑塊愈多,也就代表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越高。不過要注意的是,前文說明了血管會有正向重塑或是負向重塑的過程,所以斑塊的大小並不一定等同於血管狹窄的嚴重程度。也就是說有些血管高度鈣化,但是其實他的管路內徑還維持的不錯(如圖E);相反的,也有可能鈣化還很輕微,但是斑塊卻是極度不穩定,隨時都有發生心肌梗塞的危險(如圖D),特別是在年紀很輕的族群,因為鈣化的發生需要時間,一些年輕抽菸高血脂的男性心肌梗塞患者,根本血管就還沒有鈣化卻已經發生了心肌梗塞。目前比較有共識的是,如果冠狀動脈鈣化指數為0分,意思是完全沒有鈣化,那麼您的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是非常低;如果是300-400分以上,代表已經有顯著的斑塊形成,心血管疾病以及將來發生心肌梗塞的風險就大幅提高,應該要盡快評估還有沒有可以積極控制改善的因子。鈣化分數介於0-300之間的灰色地帶就比較難說,可能要依據個別情況和其他檢查的結果來綜合判斷。

冠狀動脈電腦斷層血管攝影 則是需要施打血管內的顯影劑,所以可以清楚的分辨血管壁和血管管腔,也可以準確的評估目前血管狹窄的程度,現在隨著技術的進步,電腦斷層的解析度也可以分辨管壁上斑塊的型態,區分出高風險的斑塊。如果血管攝影結果顯示冠狀動脈完全暢通沒有明顯的斑塊,除了顯示現在血管沒有問題之外,也代表了未來幾年間您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率都很低。如果結果顯示已經有斑塊形成或是有輕微狹窄,應該就要諮詢醫師是否有可以加強控制的因素,甚至預防性的用藥。如果結果顯示有高風險的斑塊或是嚴重的狹窄,除了藥物控制之外也要討論是否需要侵入性的心導管檢查。電腦斷層血管攝影準確性很高,但是主要的壞處就是擔心顯影劑的副作用,例如腎損傷或是過敏等等,還有擔心電腦斷層的輻射劑量和昂貴的自費價格。

運動壓力測試

運動型的壓力測試,包括運動心電圖、運動超音波、核子醫學心肌灌注掃描等等,利用跑步機或是腳踏車的運動來增加心跳和心肌耗氧量,測試看看會不會誘發心肌缺氧。這些功能性的檢查比較適用於在門診有胸痛症狀的病患,用來評估患者的症狀是不是與心臟肌肉缺血缺氧相關,以及是不是需要接受侵入性的心導管治療。而主要是來健康檢查而沒有相關胸痛症狀的民眾,壓力測試的應用價值其實比較不確定。理論上,壓力測試的結果如果呈現正常,仍然可以代表著目前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較低,但是針對初期的冠狀動脈斑塊可能就無法準確地偵測出來,還有要考慮運動心電圖有著比較高的偽陽性,可能會增加受檢民眾無謂的擔心。

健檢項目該如何選擇呢?

目前對於無症狀心血管疾病的篩檢方式其實還沒有定論,不同醫師的看法也不盡相同。其實健康檢查的概念跟颱風天氣預報有點相似,都是希望能夠提早發現可能的災害來提早因應。例如住在台灣的漁民,夏天一定要常常關注太平洋有沒有新生成的熱帶低壓,時刻注意衛星雲圖了解強度和行進方向;但是住在蒙古草原的遊牧民族應該就不用擔心颱風,因為風險實在太低了!

一樣的道理,心血管疾病也是要先評估風險。跟心血管疾病相關的危險因子主要包括年紀、性別、家族史、抽菸史、高血壓、還有抽血檢驗可以得知的血中膽固醇和血糖值。網路上也有許多公式可以幫助計算10年的心血管疾病風險。如果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很高(例如:65歲有抽菸有糖尿病的男性),就會建議直接選擇參考價值最高的電腦斷層血管攝影。如果是中度風險的族群(例如:50歲不抽菸的男性,有輕微高血壓高血脂在服藥),則可以先考慮不用施打顯影劑的鈣化指數分析,如果是0分就可以更有把握我們是屬於低風險族群;如果鈣化指數不是0分,再和醫師討論是不是需要進一步的檢查。而如果是極低風險的族群(例如:40歲女性沒有其他危險因子),心臟電腦斷層就不一定有必要。

至於頸動脈超音波,其實也可以用來當作另一個獨立風險評估的指標,如果顯示內膜沒有增厚也沒有斑塊形成,就代表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低;但是如果發現有斑塊形成甚至追蹤起來有明顯變大,即使是本來沒有高血壓高血脂的低風險族群,也要改變想法視為是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。

超音波檢查因為沒有輻射線的問題,所以可以定期追蹤,但是有輻射劑量的電腦斷層就不建議當作定期或是例行性的檢查。除非是第一次的電腦斷層發現了特殊高風險的斑塊特徵,否則一般不會建議在幾年之內就重複接受電腦斷層檢查。

最後要提醒,健康檢查的目的是要找出需要提早介入或治療的族群,藉以預防或是逆轉疾病的病程。如果發現了可怕的斑塊,卻不願意嘗試戒菸,或是不願意更嚴格控制血壓或是血脂肪,那麼再多的檢查也都只是枉然了!

希望這些資訊對於正在煩惱如何選擇健檢方案的您有一些幫助。

安慎健康管理診所 為您的健康把關

 

  • 分享
相關文章
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其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。(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,進入醫療機構之網址(域)直接點閱者,不在此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