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血管健檢該做哪些項目呢? (上集)
心血管健檢該做哪些項目呢?(上集)
每次有新聞報導某位名人突然心肌梗塞了,都會引起一陣恐慌。原本強壯的胸膛,仔細感受一下,似乎也開始出現一絲絲的疼痛。
「心肌梗塞好可怕!我想來檢查一下。但是這麼多項目要選那些呢?」
「檢查沒事就不會心肌梗塞了嗎?這有夠準嗎?」
「報告說我血管有動脈硬化了,是不是快要塞住了...」
這些都是民眾時常提出的疑問。想要預防心肌梗塞的發生,我們要先了解這個疾病的病程。
動脈硬化到心肌梗塞的病程
大部分心肌梗塞的發生,都是因為供應心肌血流的冠狀動脈發生動脈硬化,逐漸在血管內層形成了越來越厚的斑塊,而當斑塊累積到了一定程度,就會造成血管內徑的狹窄。若是斑塊不穩定發生了破裂,就可能引起急性血栓導致血管突然阻塞。所以要預防心肌梗塞的發生,自然是要能夠早期發現動脈硬化的斑塊,期望能夠早期治療,避免持續惡化。
附圖是顯示動脈硬化到心肌梗塞整個疾病過程簡單的示意圖。在疾病發生的早期,動脈壁中的內膜層和中間層會逐漸地增厚(圖A到圖B),因為內膜層的受損,脂肪的沉積,發炎反應的進行等等複雜的程序,動脈硬化的斑塊就逐漸的形成了(圖B到圖C)。
在斑塊愈變愈嚴重的過程中,我們的冠狀動脈可能會出現兩種不同適應的方式。第一種是整個血管的管徑會變大,所以雖然斑塊的總量是變大變厚了,可是血管仍然能夠保有通暢的內徑(圖C到圖D)。這個情況下雖然看起來血管沒有嚴重的狹窄,但是若是斑塊快速的增大,斑塊中心那些大量不穩定的脂肪很容易會造成斑塊的破裂。我們可以想像一個皮薄餡多的奶皇包或是流沙包,餡料太滿了終於爆漿了!這個斑塊的內餡一旦接觸到血液,就會導致急性的血栓形成,會在一瞬間把整個血管的管徑塞住,這就是心肌梗塞(圖F)。心肌梗塞大部分都是突然發生的,病患之前甚至可能從來沒有感覺過胸痛,這就是因為有些不穩定的斑塊還沒有造成血管非常嚴重的狹窄,就突然發生破裂而產生血栓(圖D到圖F)。
冠狀動脈因應斑塊形成也有可能發生另一種變化,和上面所述的相反,血管管徑會變得愈來愈小,加上逐漸增厚的斑塊,血管狹窄就顯得非常嚴重(圖C到圖E)。這通常會發生在斑塊發展速度十分緩慢的情形,病患可能會在運動中出現典型的心絞痛,也有可能進展到血管完全阻塞,造成心臟肌肉因為缺血缺氧而逐漸失去功能。
心血管的健康檢查,就是在關注斑塊形成到心肌梗塞的過程。希望能夠提早發現還沒有症狀的冠狀動脈斑塊。
心血管健檢常用的項目
頸動脈超音波可以評估頸動脈內膜層和中間層的厚度(圖B),以及是否有斑塊形成(圖C),頸動脈的大小和位置非常適合用超音波檢查,雖然不是直接檢查心臟的冠狀動脈,但是動脈硬化的進程通常是全身性的,頸動脈內膜厚度以及斑塊大小和未來的心血管疾病有密切相關性。
心臟超音波可以看到整個心臟的結構,還可以觀察即時動態的跳動,是民眾最熟知的心臟檢查。不過要注意超音波的解析度是不能直接看到心臟的冠狀動脈的!只有當心臟肌肉缺血缺氧到了一定程度,影響到了心臟的收縮或是舒張的功能,超音波才能看出異常。所以心臟超音波在健康檢查中主要的功能,是檢查有沒有瓣膜性的心臟病,心臟結構異常(例如高血壓造成的心肌肥厚,或是先天性的中膈缺損等等),或是各種心肌病變。當然也有冠狀動脈嚴重狹窄到已經造成心臟收縮功能衰退了,患者卻沒有明顯症狀,這時候靠超音波就可以提早揪出病因。
至於要直接檢查心臟冠狀動脈的情況,心臟的電腦斷層是目前證據最強的選項。